超职教育:孩子为什么会抑郁?

导读:一名高三学生确诊抑郁症后,父母仍然不相信,反复询问医生这个应该算过于叛逆吧,还对孩子说了一句知道你是真的得了病,而不是在装,心情一下子就好了。 孩子一下子就崩溃了,...

  一名高三学生确诊抑郁症后,父母仍然不相信,反复询问医生“这个应该算过于叛逆吧”,还对孩子说了一句“知道你是真的得了病,而不是在装,心情一下子就好了”。

  孩子一下子就崩溃了,不断问着自己:“怎么会有母亲这样说话啊?”

 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抑郁都未必能够被理解,常常被当作“矫情”,而对于“一张白纸”的孩子来说,这显然是更加无法被家长理解和接受的。

  2018年的某项研究中显示,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是19.85%,在中部地区这个比例达到了23.7%。

  什么概念呢?大约5个孩子里,就有一个可能有抑郁症状。

  很多父母其实也越来越开明了,随着社会不断呼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,父母们也开始学着正视孩子的情绪波动了。

  “你可以跟妈妈/爸爸说。”

  父母觉得,只要孩子愿意说,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。

  但问题就在于,大部分孩子,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,不愿意与父母坦诚自己的遭遇。

 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说?

  今年3月,一个14岁日本女孩自杀了。她曾在学校遭遇了严重的校园霸凌,被性羞辱的视频在网上大肆传播着,她甚至被逼着从4米高的岸边跳入河中。警方曾经介入过,但施暴者提供了虚假的证词,老师和学校不闻不问,这让女孩无路可退。她独自面对着巨大的创伤、恐惧和压力。

  而她的妈妈早就感受到了女儿的变化:曾经爱笑的孩子不笑了,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哭,画画的风格从色彩明亮到黯淡单调,配文消极无奈,还提到了“想死”。当母亲问她是不是受欺负时,她只回答说“别担心,不是这样的”。但女孩却和素不相识的直播博主连麦,倾诉自己被霸凌的经历。为什么不和母亲说呢?不是懂事,不是“怕妈妈担心”,本质上,女孩认为,妈妈根本没有力量去保护她。女孩成长在单亲家庭,母亲性格柔弱,后来她妈妈也只带她搬家,并没有让施暴者站出来接受惩罚,即使女孩自杀了,她的妈妈也只是说:哪怕是一句道歉也好。

  女孩抑郁的成因,除了遭受校园暴力外,还有“无处安放的力比多”。力比多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概念,是从情绪理论中借用来的一个词,我们用它来称呼那种包含爱这个词下的所有东西有关的本能的能量。对于孩子来说,盛放力比多最好的主体就是父母,而当父母忽视、虐待孩子时,孩子投射出去的力比多就会反弹,如果孩子找不到其他主体(绘画、音乐、舞蹈等)存放力比多,也就是缺少一个精神投射的主体时,力比多就会被ta投射到自己身上——力比多回到自身,就是向内自我攻击,会形成抑郁症。有些时候,并不一定是肉眼可见的暴力和忽视才导致孩子抑郁。

  孩子为什么会抑郁?

  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员威廉·斯蒂克斯鲁德在书中做出了解释:“因为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,他们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。”

  新时代的孩子们大多对生活没有实打实的控制感,总是生活在不可控的学校课堂中,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,回了家还要被家长强制写作业、上辅导班,长此以往,持续的失控感会摧毁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,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疲惫、痛苦。

  孩子或许会经常发出这样的抱怨:“为什么我必须得六点起床去上学啊?”“为什么我必须要上这些兴趣班?”这些问题,在父母那里是不会得到满意答案的。父母会说“这是为了你的未来”“你难道想去捡垃圾”。

  被迫去完成一件事时,大人都会感到无奈,更别说是孩子了。而且在抑郁爆发后,孩子会认为患抑郁症是自己的错,变得十分敏感,缺少自我,伴随着空心病,会越来越自卑。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也会产生一种封闭式的心理,认为生活中的困难只要出现一次就还会继续第二次,第三次,永远都不会好起来了。“我怎么努力都没用”,所以很多抑郁症的孩子会厌学,拒绝上学,拖延,懒散,闷闷不乐。

  不管教的勇气

  科胡特说:父母亲是什么样的人,比父母做了什么更加重要。当孩子出现抑郁情绪时,父母往往是会先反思自己的:我没有管好ta,是我忽视ta了,或者干脆想“还是缺少管教”。

  你有没有做好不管教孩子的觉悟和准备呢?有人说:“我这天天管着还不行呢,放养了那还不要上天吗!”“不管他他以后走歪路可怎么办!”岸见一郎在《不管教的勇气》有句话:“父母管好自己就是为民除害了!”确实如此,很多家长自己都没管好,怎么能保证能把孩子教育好?比如,家长骂孩子、打孩子的时候,大多数都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,什么“打是疼骂是爱”,在孩子看来就是胡扯。

  其次,当孩子做对事的时候,表扬并不是最好的鼓励。

  比如,每次孩子书写认真,字迹端正时,家长总会表扬孩子,但最近家长出差很忙,没时间关照孩子,孩子觉得反正不会被表扬,索性乱写写吧,孩子并不认为认真写字是一种好习惯。

  因此,表扬是一种外在激励,其作用可能不持久。可以表示感谢,来代替表扬。比如说当家长生病不舒服的时候,孩子主动去厨房倒杯水,嘱咐家长多喝水。这时不需要说“你真棒!”,而是“谢谢你”。当孩子收拾完自己做手工掉落一地的碎纸片时,可以说“谢谢保持家居环境的干净整洁”。阿德勒说:一个孩子终身所寻求的就是两样东西,一个叫归属感,一个叫价值感。归属感是爱,价值感是感谢。

未来养生网提示:本页面内容及观点仅供传递信息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具体行为建议,本网站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
关键词:
分享:
上一篇:汇众教育“注定不凡”17周年暨 V10.0新产品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 下一篇:跑步机品牌究竟怎么挑?

热点文章

发表评论